防水之家讯: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并购重组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活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
“在现阶段,并购重组已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三年时间处置345户僵尸企业’的表态更是彰显了以并购重组为手段的供给侧改革的信心。”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如此表示。
事实上,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刚定调之际,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已经有所动作,重组、并购、借壳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此起彼伏,进行着结构升级、产业迭代、推陈出新。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由于肩负着当地就业等任务,去产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监管层更加鼓励相关公司以市场手段进行兼并重组,在强化信息披露、风险揭示的条件下有保有压,增开绿色通道,加快审核进度,推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搅动”过剩产业
煤炭、钢铁等行业目前深陷周期性低谷,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兼并重组无疑是这些行业公司破解难题的较优选择。今年以来,已有一批相关上市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为整合谋篇布局
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资本市场一直发挥着拓荒、加速、完善的巨大作用。在供给侧改革中,资本市场的作用依然彰显。今年以来,已有一批钢铁、水泥、能源类的上市公司展开行动,筹划重大事项为产业整合谋篇布局。
“钢铁等行业并非没有赚钱能力,而是此前大量低效率重复建设使得一些公司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低端产品上过剩,在高端产品上缺位。”沪上一投资人士告诉记者,这个落后产能出清的过程需要依靠并购重组。
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2015年沪市煤炭、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在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在增加,投资增量分别为975亿元和209亿元,产能化解情况仍待改善。同时,由于承担着当地就业任务,过剩行业去产能仍有着不小的压力。
作为宝钢集团下属公司,*ST韶钢已在停牌数月后拿出重组计划。据其介绍,此次交易对象为母公司宝钢集团的关联方,初步交易意向为出售旗下全部的钢铁业务资产,同时收购宝钢集团下属的金融资产业务。财务数据显示,*ST韶钢在2014年巨亏的基础上,2015年又巨亏25.96亿元,公司为此不得不“披星戴帽”。
京冀水泥则是水泥行业整合方面的典型案例。4月15日,金隅股份与唐山市国资委、冀东发展集团签署协议,披露了金隅股份、冀东装备及冀东水泥的整合框架。按照计划,金隅股份与冀东集团进行战略重组;金隅股份及/或冀东集团将水泥及混凝土等相关业务注入冀东水泥。
*ST韶钢、京冀水泥仅仅是治理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政策支持下,地方大多把去产能的重点放在推动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专业人士认为,煤炭、钢铁行业目前深陷周期性低谷,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经营业绩惨淡,且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但是,从行业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公司的情况与典型的僵尸企业并不相同。加之,这些行业公司在去产能过程中面临着剥离资产、削减债务、安置人员等诸多严峻任务,兼并重组无疑是其破解难题的较优选择。“监管层希望强化风险揭示和信用约束,倒逼公司进行战略性改革,帮助公司从长远利益出发,积极探索通过并购重组、产业整合来破除经营困局、谋求转型出路。”
事实上,决策层对此的决心异常坚定。5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以促改革调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引导督促央企围绕和突出主业,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洗刷”僵尸公司
“僵尸企业”处理可分为两条路径:一种是扭亏为盈,由空转实;另一种是放弃空壳,引入资本。*ST百花走的就是前一种路径,河池化工、嘉凯城等地方国企则选择“让股引援”
“所谓僵尸企业,就是指那些亏损而又扭亏无望,且不符合产业调整方向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要勇于放手,把更加优质的资源引向新兴产业。”对于供给侧改革中的“清理僵尸企业”,李锦向记者表示,是痛点,也是难点。
尽管并不容易,但高层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十分明晰。在5月20日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态说,今年要进一步推进央企重组工作,成熟一户推进一户,初步考虑用3年时间处置345户僵尸企业。而在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制定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经进入政策落地期,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并购重组正在不断加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80家国资上市公司宣布停牌,其中七成以上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僵尸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壳公司’。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有效利用‘壳公司’的实际情况,帮助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在李锦看来,“僵尸企业”处理可分为两条路径:一种是扭亏为盈,由空转实;另一种是放弃空壳,引入资本。
以刚刚“披星戴帽”的*ST百花为例,其正是通过“混改”方式转型医药行业力争扭亏。按照计划,*ST百花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等方式购华威医药100%股权。同时,引入的两家战投后续还将推荐并购标的并参与管理,促进上市公司向医药研发及生物制药行业转型。
在投行人士看来,*ST百花走的就是前一种路径,即原有控股股东保留控股权,只是通过让渡部分股权的方式,引入战投帮助公司进行产业转型。
“‘壳公司’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原控制方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良好运营,就应该让渡出来,由持有优质资产的新主人掌控,实现新兴产业的证券化。”上述投行人士同时称,从已有案例来看,市场似乎越来越认可“让壳”这样的操作模式。
该人士认为,在国企改革提质增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的大背景下,主动公开转让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入优质资产的方式,将是国资处理经营不善的上市国企的重要手段,国资“让壳”案例将频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河池化工、嘉凯城、*ST钱江、中国嘉陵、上工申贝等数家地方国企宣布“让股引援”,甚至出让控股权。市值小、业绩差、重组转型诉求高是这些公司的共性,并且国资大股东让位基本上都与上市公司重组紧密衔接。
补齐产业“短板”
市场对供给侧改革寄予巨大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在去产能、去库存之后,产业“短板”得以补齐,新兴产业得以发展
在资深投资人士看来,去产能、去库存只是供给侧改革的阵痛环节,远不是其全部内容。市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寄予巨大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在去产能、去库存之后,产业“短板”得以补齐,新兴产业得以发展。
“董事长已基本不在国内呆着,现在正满世界地看技术、找公司,希望能乘供给侧改革之风,利用资本收购,快速提升公司技术能力。”华南某制造业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类似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已经从劳动力密集型过渡到资金密集型。如今,这些登陆资本市场的制造业巨头,已将目光锁定在了更加先进的制造技术上,以期利用技术升级占领更大的潜在市场。
李锦认为,补“短板”的关键在于补齐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中高端链条。目前,我国在传统装备制造方面积淀深厚,但在潜力巨大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则需要进一步加码、夯实。
事实上,已经有大批的行业龙头企业抢抓机遇,乘供给侧改革之风出海“淘金”。
从1月中旬青岛海尔宣布斥资54亿美元收购GE的家电资产,到2月份中国化工集团拟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再到日前美的集团公告40亿欧元要约收购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潮流正无声地推动着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球配置优质资源。
有研究机构称,截至今年5月10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涉及金额1110亿美元,已超出2015年全年水平,2016年全年交易金额有望再度刷新纪录。接二连三的大手笔海外并购,折射出中国企业强烈的全球配置优质资源之意愿。
海外并购专家王世渝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全球并购、中国整合”是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最好的诠释。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巨大的市场、充足的资金,但是整个产业生态却呈现出中低端产业严重过剩、中高端产业缺乏控制权和主导权的问题。全球并购就是从供给侧投资、并购发达国家的优质企业,然后通过整合,使中国企业和资本获得高端产业资源。
防水之家是专注防水,泥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的新闻资讯和防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等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敬请登陆防水之家:http://fangshui.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