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之家讯:据《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6)》,北京市PM2.5来源中,外来污染的贡献占到了28%-36%,在一些特定的空气重污染过程中,通过区域传输进京的PM2.5甚至会占到总量的50%以上。河北省仍是最大的区域传输来源。
北京的雾霾到底从从何而来?
11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组织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6)》称,根据对京津冀主要污染排放的分析,北京最大雾霾污染源来自河北。
该报告建议,雾霾的治理必须打破行政限制,从局部治理走向区域协同治理。
河北为雾霾治理难点和重点
这份报告指出,以2012年-2013年为例,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北京市PM2.5来源中,外来污染的贡献占到了28%-36%,在一些特定的空气重污染过程中,通过区域传输进京的PM2.5甚至会占到总量的50%以上,根据对京津冀主要污染排放的分析,扣除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互相传输,河北省仍是最大的区域传输来源,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任重道远。
由于空气具有流动性,大气污染的传输具有外部性的特点,特定地区的空气质量会受到毗邻地区污染排放水平的严重影响,北京的大气污染物一部分来自于河北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导致如此的原因,可能与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结构有关。
上述报告指出,由于京津冀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造成了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单位GDP排放强度大,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倍。
从目前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分布密度、产业结构调整难度以及政府治理能力来看,钢铁、火电、焦化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过于集中的河北省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雾霾联防联控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是国家“十三五”重点任务之一。2014-2015年,京津冀三地在治理机动车污染、煤炭消费总量、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化解落后产能等多个领域加大联合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化解落后产能方面为例,2014-2015年,京津冀三地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107万吨、炼钢产能2130万吨、水泥产能5073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976万重量箱。
但是目前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仍严重。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空气质量数字,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前三季度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0.8%,尽管同比提高8.4%,但同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前三季度平均74.5%的优良天数比例,以及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前三季度平均90.1%的优良天数比例相比,仍然相差较远。
2016年前三季度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差的后10位里,京津冀地区占到六个。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差的后10位(从第74名到第65名)城市依次是:邢台、保定、济南、郑州、邯郸、石家庄、唐山、衡水、乌鲁木齐和西安市,其中6个为河北的城市。
区域协同治理待加强
上述气候应对报告中指出,传统依靠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治霾方式很容易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局,因此雾霾的治理必须打破行政限制,从局部治理走向区域协同治理。
报告认为,目前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目前京津冀三地合作侧重于雾霾问题的末端治理,缺少顶层设计,造成在三地治理行动上缺乏一致性。
同时三地的区域差距较大,产业协同较困难,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财政实力较弱,环境管理和公共管理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9.8%,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高端化趋势十分明显。然而河北第三产业比例远低于北京市,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2015年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48.3%,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水平,这使得三地的产业协同难度较大。
另外,报告指出,目前的区域治理措施仍然以行政力量为主导,对市场的调节和公众的引导不足,没有有效建立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机制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的联合治理成效。
为此,上述报告建议,未来京津冀必须探索区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各地方积极落实政策,通过市场合理的资源配置、建立起成本效益合理的分担机制等手段,促进市场间行政区隔的打破,提高京津冀雾霾联防联控的效果。
防水之家是专注防水,泥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的新闻资讯和防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等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敬请登陆防水之家:http://fangshui.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