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之家讯:据消息,截止目前,全国水泥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20.51点,涨幅25.33%。国内水泥行情在经历了2015年的低迷态势之后,今年涨势明显,尤其是下半年,涨幅超过100元/吨的地区不在少数。
然而,在国内水泥价格大涨的背景下,有一个地方却一直处于价格低谷,区域水泥企业几乎处于全面亏损状态。
两锦地区(锦州和葫芦岛,葫芦岛原名锦西)某水泥企业负责人:“我们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水泥价格洼地,从年初到现在,水泥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状态,P.O42.5散装水泥也仅仅在市场停滞后涨至265元/吨左右,对企业全面经营业绩已经没有任何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如此行情还是在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拉动当地水泥需求,并缓解两锦地区水泥产能过剩局面的背景下。上述企业负责人直言:“过不了多久,在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发展计划完结之后,两锦地区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会更加突出,水泥企业日子将更加难过。”
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下滑以及产能过剩严重,已非近日之事。在此大环境之下,两锦地区水泥价格却未能实现与国内多数地区同步的价格上调,其背后的原因,既涵盖东北经济严酷的现实,也包括了众多鲜为人知的行业难题。
两锦及周边主要水泥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布局情况(信息来源:)
经济寒流冲击 水泥市场需求难以提振
虽然近年来国家有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但东三省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今年上半年,东三省经济全线延续疲软态势,经济增速依旧位列排行榜末端,黑龙江、吉林名义GDP增长率分别是5.7%、6.7%,而辽宁更是以-1.0%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半年增速为负的省份。
具体到两锦,去年,锦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82.1亿元,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建设项目投资668.1亿元,下降13.2%;房地产开发投资114.0亿元,下降43.3%。
与锦州市相比,葫芦岛形势更为严峻。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葫芦岛市全年GDP总值720.2亿元,同比仅增长0.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90.4亿元,比上年暴跌65.0%。其中:建设项目投资93.3亿元,下降77.2%;房地产开发投资97.1亿元,下降28.3%。
与经济形势相呼应的还有东北面临的人口问题。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人口每年净流出180万,另外东北三省的老年人口占比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儿童和青壮年人口占比又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锦州,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302.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5‰,比上年下降1.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葫芦岛的情况稍好,总人口280.1万人,比上年减少0.2%。
老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低以及年轻人口外流,是导致包括两锦地区在内的东三省经济缺乏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房地产为例,由于人口流失加上经济增长乏力,市场需求不足,2015年东北地区投资5475亿元,下降28.5%,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
上述水泥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东北房地产形势极为低迷,已经基本处于崩溃边缘,两锦地区房价水平甚至不如南方一些省份的县级市”。
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是拉动水泥需求的关键因素,分别占到水泥总消费量的40%和30%(不同地区有所差别),经济环境低迷致使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放缓,成为导致两锦地区水泥行业形势不佳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5年,锦州水泥产量仅为218.3万吨,下跌21.6%。葫芦岛水泥产量142.4万吨,下降17.4%,与全国4.9%的降幅相比,差距甚为巨大。
水泥市场需求的下滑,还直接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难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锦地区水泥产能近600万吨,实际需求不到40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进一步增加了水泥价格上涨难度,导致两锦地区水泥市场行情持续低迷。
地理位置开放 外来水泥冲击严重
两锦地区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关内关外相通的咽喉,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增加了两锦水泥行业面对低迷行情时的无奈。
众所周知,水泥是“短腿”产品,经济运输半径通常不超过300公里 (粉磨企业因成本及区域竞争因素,目前实际销售半径已经被压缩至100公里以内)。正因如此,水泥市场行情区域差别较大,产能过剩等行业问题也往往存在区域性差别。同样市场形势下,封闭的区域环境更利于水泥企业的生存。
以南方部分地区为例,至今仍然存在能耗较高的相对落后水泥熟料生产线,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运输不便,外来水泥无法对区域市场形成冲击,导致当地水泥价格往往高于周边地区。
两锦地区地理位置的开放性,为当地水泥价格难以稳定埋下了伏笔。在南面,京津冀地区拥有冀东、金隅两大水泥企业,同时华北地区也是我国主要水泥产能集中区之一。在产能过剩背景下,加大水泥外销力度成为当地水泥企业保证生产线运转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北面,东三省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使得两锦水泥行情进一步承压。
两锦地区某水泥企业负责人:“目前,冀东水泥及秦皇岛浅野水泥已经在两锦地区形成气候,两锦主要的大型商品混凝土企业基本上已经被这两家企业占领,可以说我们两锦已经成了外来水泥的‘殖民地’了。”
外来水泥之所以能够占领当地市场,主要在于低价销售和赊销。
据上述企业负责人提供的数据,目前P.O42.5外来水泥在葫芦岛的落地价通常在230元/吨左右,其中包含75元/吨的运费,这就意味着水泥出厂价仅仅155元/吨左右,如此低的水泥价格已经基本达到甚至低于成本价,对当地水泥行情形成了极大冲击。
相比于低价竞争,赊销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了解,一方面,外来水泥向两锦地区倾销水泥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为了抢占市场,可以不顾行业多年来形成的现金交易规则,向下游用户企业赊销水泥。另一方面,低价水泥的存在也加剧了中间商赊销现象,中间商低价从水泥厂购入水泥,然后运至两锦市场,提高价格赊销给下游用户,由于水泥购进成本低且中间商不用考虑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当地水泥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上述水泥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由于经济环境不景气,大量下游企业都面临‘钱荒’问题,因此即便赊销价格相对较高,对于他们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当然,对于这样的市场竞争,两锦当地水泥企业也并不是没有想过反击。
“我们也希望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但是很难,熟料生产企业还有一点点降本空间,但是对于区域内大多数粉磨站企业来说,熟料靠外购,溢价加上运费,成本远远高于外来水泥;而面对赊销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这里水泥企业多为单个企业,缺少资金支持,更无法长期负担由此产生的债务成本,赊销的出现,已经打破了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上述水泥企业负责人谈到当前两锦水泥市场的竞争乱象一脸的无奈。
该负责人也指出,运输新政实施之后,虽然国内加强了对超载的治理,但是查处力度有所不足,使得目前水泥超载现象依然普遍,也便于外来水泥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在该负责人看来,外来水泥向两锦地区倾销,是导致当地水泥价格难以提振,水泥企业大范围亏损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外来水泥的低价倾销和赊销对两锦当地水泥市场稳定已经构成严重冲击,而更大的无奈是,当地水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软肋,几乎无力抵挡,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上述企业负责人直言:“这样有失公平的倾销,危害太大,严重打压了我们地方企业的生存空间,我们也想为全厂近百号人保住饭碗,但是几乎无能为力,对于企业还能坚持多久我自己也拿不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市场鱼龙混杂 协同难度大
如果将两锦水泥市场比作一锅“东北乱炖”,一点也不为过。
在行业持续低迷的态势下,为保证企业经营利润,协同保价在国内并不少见,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掀起的数轮水泥价格上涨,协同限产在其中均或多或少扮演了一部分角色。
据此,业内专家也预计,今年全国水泥行业利润将有望高于去年。那么两锦地区是否可以通过协同保价,提振行业态势呢?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一方面,两锦地区开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外来水泥极易通过便捷的海运和陆运途径进入当地市场;另一方面,区域市场集中度低,小型甚至作坊式粉磨站的存在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一个人口不到600万,总体水泥需求仅350万吨左右的地区,同时存在当地大型熟料及粉磨站企业、冀东和浅野等外来水泥以及为数不少的小粉磨站,混乱的市场格局,使得区域市场协同难度极大。
两锦地区某水泥企业负责人表示,“小粉磨站没有管理费用、人员少、规模小、甚至生产许可证都没有,偷工减料情况突出,不少企业发票都不用开,价格低就停产,价格涨起来就开工,我们这些正规企业和他们相比完全没有竞争优势,而目前这样的小企业在两锦地区不下6家。”
另一个当地水泥企业负责人更是一脸愁容:“我们水泥卖到220元/吨的时候,这些小粉磨站150就可以卖了,而且照样挣钱,各种管理成本差距太大,不从根本上解决小粉磨站问题,两锦地区水泥行情很难改善。”
相比于小粉磨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外来水泥对当地水泥行情的影响则体现在整体利益的冲突。众所周知,市场行情欠佳背景下,水泥企业特别是大型水泥企业,为分摊经营成本,往往会通过“走量”保障生产线运转率。
为实现“走量”的目的,向区域市场之外低价倾销,成为一种“可行”的办法,这也是目前流入两锦地区的低价外来水泥数量巨大的重要原因。
“我们也想过和外来水泥企业协商,共同稳定区域市场行情,但是收效甚微,主要还是因为企业间缺乏信任。”上述水泥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艰难的时候,市场协同更加困难,特别是在水泥需求开始下降,产能过剩由动态过剩转变为绝对过剩之后,市场竞争更加残酷,企业间协同成了“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的事情。
行业集中度低,市场格局混乱,企业缺乏信任让当地水泥企业苦不堪言。
化解行业困境 供给侧改革在所难免
“面对行业困境,我们也很无奈,放开市场竞争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对整个行业会是一次伤筋动骨,企业协同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不能彻底将行业拉出困境。”上述水泥企业负责人。
近年来,特别是从去年开始,为了应对需求下降,市场低迷,国内水泥行业加大了企业协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水泥行情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市场协同是否就能解决水泥行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呢?
其实不然,市场协同更多的意义被限制在价格层面,而当前行业困境的根源--产能过剩问题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另外,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国内水泥市场需求将缩减至16-18亿吨左右,届时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协同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两锦地区某水泥企业负责人直言:“市场协同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不能从供给端做出改变,国内水泥行业难以迎来春天,这也是两锦地区市场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供给问题?上述负责人认为,“放开市场竞争对行业损伤太大,市场协同又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兼并重组与市场整合,让过剩产能逐步退出,才能彻底解决困扰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通过并购重组化解产能过剩并非国内独创。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水泥产量曾高达8628万吨,创下迄今为止日本水泥产量最高纪录。随后伴随着日本经济增速的下滑,水泥产量逐步下降,如今基本维持在4000万吨。
在日本水泥产能出清的过程中,兼并重组扮演了重要角色,大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垄断机会的同时,关闭一部分工厂,逐步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实现缩减产能的目的。目前,日本三大水泥企业基本控制了全国市场,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在国内,今年上半年,冀东、金隅,中材、中国建材先后实施重组,亦被认为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步。就在去年,中国建材已经逐步关停了下属的部分相对落后产能,对缓解区域市场产能过剩问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合来看,经济环境恶劣,产能过剩严重是导致两锦地区水泥行情低迷的主要原因,而外来水泥倾销,市场格局混乱,落后产能屡禁不止,区域企业缺乏互信则将这一因素进一步放大,使得当地长期陷于水泥价格洼地。
两锦遭遇的问题,或多或少的体现在整个东北乃至全国。曾几何时,房地产、汽车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令东北经济在本世纪开端有比较红火的局面,但也造成了经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祸根,进而导致如今包括水泥在内众多产业深陷产能过剩困境。
然而,放眼全国有何尝不是有着相似之处,东北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在国内不少地方重演。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长迅速,拉动相关产业高速发展,GDP增速更是令全球瞩目,但是投资拉动不具备可持续性,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
且不论未来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尽快实现转型,即便转型成功,对水泥、钢铁、煤炭等规模巨大的基础产业所造成的冲击也是不可估量的。正如上述水泥企业负责人所言:“两锦地区经济形势严峻,产能过剩突出是导致水泥行业困境的根源,但是放眼整个东北,又何尝不是面临同样的局面。”
两锦地区是东北的一个缩影,而东北所面临的行业低迷则是国内不少地区正在面临或者不久即将面临的问题。由此看来,加速行业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当前所需,更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防水之家是专注防水,泥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的新闻资讯和防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等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敬请登陆防水之家:http://fangshui.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