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之家讯:12月16日,从山西省环保厅获悉,12月中旬开始,在全省成立“铁腕治污行动”领导组,用二十一项措施在全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铁腕治污行动”,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铁腕治污行动”的整治重点:
坚决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环境的小型洗煤、炼焦、炼油、铸造、建材、造纸、电镀、农药、有色金属冶炼等严重污染环境的“土小”企业;
集中整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不经收集处理,跑冒逸散,无组织排放以及露天进行工业涂装喷漆等作业行为;
加大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饮用水源地的全面排查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园区工业企业环保管理水平低下、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不规范等问题,集中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突出问题;
突出冶金、焦化、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达标排放监管。对未完成提标改造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违法超标排污的企业一律执行高限处罚。依法采取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集中开展原煤散烧、秸秆焚烧、道路扬尘、工地扬尘、原料堆场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控制面源污染;
进一步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严肃查处黄标车淘汰销号后的违法使用问题。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渣土运输车辆开展集中整治;
重点对化工、制药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制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培训,督促企业切实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
整个行动将结合2013年至2016年环保部批转举报案件,实行“销号”制度,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退的退,该改的改,该治的治。全面加强城中村原煤散烧管控,扎实开展道路、工地和原料堆场扬尘污染治理,严肃查处秸秆、垃圾露天焚烧行为。
■措施
省城设立40多个有人值守“公共自行车点”
12月17日至12月21日,机动车分单双号限行5天。为应对工作日的租骑高峰,太原公共自行车公司提前安排,加大调运力度,并在全市设立了40多个有人值守“公车点”。
记者采访了该公司一车队的主要负责人,对方表示,一车队主要负责城北老城区范围内的200多个“公车点”,目前已设立了20个有人值守点,分别为:柳北桥头街、柳南、西海子公园、府西街新建路口、解放路西三道巷口、水西关、解放路府西街口、市政府宿舍、工具厂、太铁二校、敦化坊街道办、府东街东延红沟北路口、市人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体育局宿舍、省总工会、胜利桥东、十五中、金刚堰旱西关街口、滨河东路桃园三巷口。全市预计会设立40多个有人值守点。
限行期间,太原公交市区公交线路首班车全部提前至5时30分发车,末班车延后1小时收车(末班车发车时间在22时以后的线路不延时),郊区线路延时30分钟收车,请乘客掌握好乘车。
无人机飞行监测大气污染重点区域重点地区
12月18日,记者从山西省环保厅获悉,环保部门12月在全省范围开展对大气污染重点区域重点地区的无人机飞行监测。
此次监测的重点开展区域为太原市、吕梁市、临汾市等大气污染源重点城市和工业区域,将获取工业区企业排污高分辨率图像和视频数据、红外数据、厂区污染气体浓度等,查找企业大气污染偷排证据,为大气污染监督执法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最终,通过拼接和分析无人机影像、红外数据、大气监测数据,辨别钢铁企业和火电企业已建脱硫设备、减排设施等是否在正常运行,辨别有关企业超标排污情况,分析扬尘污染,清查企业违法污水偷排及环境污染情况;区域内实施停产限产措施期间,工地土石方、建筑拆除、渣土运输监测,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场所采取防尘措施检查。根据无人机检查结果报告和环保系统的核实,将依法处罚超标排污和偷排等违法行为。
■成效
污染程度较预测减弱未来仍有两次高值
针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京津冀及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市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下降一级。
环境保护部18日通报,随着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的持续,18日至19日污染情况有所加重,将出现第一个高值,21日出现第二个高值,减排措施的具体成效需要进一步观察评估。据了解,为应对此轮雾霾天气,各地强化空气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截至16日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8市,山西省太原等4市,山东省德州等3市,河南省郑州等共23个城市均已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
环保部已于15日紧急派出13个督查组对23个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进行督查,于16日全部到位。督查发现,各地均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派出督导组赴现场督导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应急减排措施。但督查同时发现部分企业、工地未严格落实停产停工要求,还存在露天焚烧治理不到位、土小企业违法排污等问题,各督查组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尽快落实整改要求。
环保部表示,将加大督查力度,严格督促各地政府落实应对措施,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违法排污行为。
■分析
“十面霾伏”缘何而来
6省市深陷“霾”笼、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机动车单双号限行……12月16日至21日期间,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遭遇长达5天的“十面霾伏”。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环保专家,一探究竟。
不利气象条件是诱因
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将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进入秋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温度明显偏高,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说。“这一轮的雾霾之所以持续时间这么长,与静风、逆温、弱南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重污染天气的出现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气象条件等两个因素,前者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变量就是大气条件。
区域性燃煤排放增加是主因
多位环保专家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口多,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集中,进入冬季后整个区域的燃煤采暖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是12月出现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区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本地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愈发严峻。”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高级工程师王文美说。
在启动应急响应期间,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停产、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促进大气污染物“削峰降速”。但由于目前一些行业仍存在环保治理技术及设备与环保标准不完全匹配、技术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一些企业面临“减产不减污”尴尬,减产后可能出现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停和开的过程污染物排放不可控等问题。此外,机动车污染也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空气污染源之一,尤其重型车辆污染成为治理难点。
抗霾要克服等“风”思维
雾霾来袭,多省市已启动应急预案,山西10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对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和机动车等实施调控措施,其中太原、晋中两市为红色预警并限号出行。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等专家认为,从近些年治理雾霾的实践看,雾霾的治本之策还是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调整和优化不合理的产业和能源结构,不断降低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专家认为,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区域联防联控也成当务之急。专家认为,治理雾霾没有特效药,需要政府、企业、公民全方位参与和行动,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抗霾过程中应主动积极作为,努力克服“等风来”的惰性思维。
防水之家是专注防水,泥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的新闻资讯和防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等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敬请登陆防水之家:http://fangshui.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