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之家讯:随着“停止生产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动员大会”在北京落幕,中国水泥行业似乎越来越确定要把这样一个年产量达10亿吨的产品淘汰。回顾这几年来关于是否取消32.5复合水泥的各种声音,不难发现,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从来不缺争议,谁也没有说服谁的迹象。
动员会上,支持取消32.5复合水泥的一方从化解产能过剩、提高我国建筑质量、延长建筑寿命、提高我国水泥总体品质及与国际结果等多角度阐明了各自的观点。随后全体参会人员还发出了《主动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倡议书》,号召全行业统一认识,共同停止生产32.5复合水泥。
当然,就像开头说的那样,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的迹象,或者说谁也没有这个能力。各方观点如何,不妨从行业内最关心的去产能说起。从支持方的观点可以看出,如果彻底取消了32.5复合水泥,中国水泥将摆脱产能过剩的局面。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困扰中国水泥行业多年,取消32.5水泥对产能过剩到底可以起到多少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取消32.5会是去产能的一剂良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后,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水泥被作为“建筑”的粮食,也伴随着这个潮流走向巅峰,无论是水泥技术、还是水泥工艺都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开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水泥看中国”也不再只是一句口号。但无序发展一直存在,只是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才没有那么明显。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疲软和国内发展转型,过去水泥需求持续增长的局面将不复存在。2015年,水泥需求出现近25年以来的首次下滑。而供给端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水泥协会核计全国水泥熟料设计产能18.1亿吨,实际熟料产能达20亿吨,水泥实际总产能达33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9.9%。供需两方面的矛盾日益加剧,让困扰水泥行业多年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无法回避。怎么去产能?只要和行业相关的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国家层面也在想办法,一份又一份的文件接踵而至,效果却都不太明显。这时候,有人提出取消32.5复合水泥可以达到去产能的目标,貌似一根救命稻草出现。
有学者表示由于生产32.5等级复合水泥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水泥粉磨能力建设,导致水泥产能严重过剩;而同等数量熟料产能因高掺比又形成了更大规模水泥产能,产能被放大,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中国工业报》曾刊文《去产能出利器 32.5复合水泥标准被取消》,文章指出“若取消该标号水泥,理论上可以压缩水泥产能至少2.7亿吨”。对于这样的观点,反驳方则表示我国水泥产能过剩实质是熟料过剩,说白了就是生产线过多,在不关停生产线的情况下,不生产32.5复合水泥,一样可以生产42.5或者其他标号的水泥,总量依然没有变。且现立窑厂是无证生产,比例已经很低。通过市场竞争,效率低下的日产1500吨以下生产线同样会面临淘汰岀局。淸华大学阎培渝教授则认为,水泥产品品种的分布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靠行政命令不能改变,行业乱象很多是市场行为,不能通过技术标准的修订来规范,调整水泥品种不能解决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
32.5复合水泥在身产中会掺入大量的复合材料,对于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工业废弃物的消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廉慧珍教授说:“为了去落后产能,拿混合材水泥开刀,只能说是因噎废食。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是必然的趋势,水泥工业责无旁贷。削减产能,不能放弃混合材,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当机立断,削减过剩的熟料。”水泥行业专家贾华平说:“去产能,取消32.5水泥无异于隔靴挠痒。”
建筑质量不高、寿命短只因低标号水泥?
低标号水泥对于建筑的影响主要作用在混凝土,有行业人士这样认为,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混乱,产品质量管理难度大。一些水泥生产企业,尤其是小型粉磨站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在生产复合32.5水泥中违规超掺、乱掺混合材,由于混合材品种复杂和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手段,生产复合水泥不能有效控制混合材中的有害化学成分,难以保障水泥产品质量,对建筑物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同样的品种和等级的水泥由于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的差异导致水泥和施工性能差异大,对分析工程质量问题带来很大难度。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各种基础设施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大力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继续大量生产低强度等级水泥,对中国混凝土行业的发展也成为一种羁绊。
廉慧珍表示对此并不认同,主张取消32.5复合水泥的人认为高标号的水泥才能适应高强度混凝土的需要,而水泥及其混凝土(包括无粗骨料的混凝土--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成型所用的水胶比。水泥标准规定采用固定水胶比0.5在试件养护28天检测强度,应当叫做标称强度(因为检测方法不同时的结果没有可比性)。混合材对浆体强度的贡献随水胶比下降而提高的幅度比纯水泥的大,龄期越长越大。这就是按标准检测混合材水泥标称强度低的原因。现代混凝土普遍使用高效减水剂,使得混凝土水胶比可以降低到0.5以下,这就是低强度水泥能做高强度混凝土的原因。对于混凝土,水泥标称强度已不再重要。造成国内建筑质量、使用寿命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乏长远理念及规划,短期行为严重及规划设计要求低,建筑物未到使用寿命的拆建, 盲目降低成本及偷工减料,加上体制、建设法规执行监管和社会信用缺失等方面问题。
目前,国内建设使用量最大的是C30普通混凝土,而配置这类混凝土恰恰是32.5复合水泥。如果取消了32.5复合水泥,会出现没有“没有标准有市场”和混凝土企业自行生产32.5复合水泥的情况。“没有标准有市场”是极不正常的市场情况,更加会导致混凝土质量下滑,不符合建筑要求。混凝土企业自行购入熟料生产则无法保证产品的合格,相对于现在水泥企业有较为严格的混合材添加标准,混凝土企业是做不到的,这也是某地水泥协会人士所担心的。
低标号就代表低品质?
主张淘汰32.5复合水泥的另一理由是32.5复合水泥这类低标号水泥的大量生产与我国领先世界的水泥现状极不相符,并冠以提质增效的名头。曾有学者表示,虽然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占比已经达到了98%以上,且均为大型装备,但产出的却是大量低标号水泥。先进的技术生产能力和低端的市场供应形成了严重反差。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内许多水泥企业负责人的认可。水泥标号是衡量水泥强度的标准,于是甚至有人认为高强度的水泥就一定比低强度的水泥品质高。晋而认为生产低标号水泥的企业就是落后产能,要像当年淘汰立窑那样淘汰他们。
原新疆水泥协会会长王立新对此直言,取消或将32.5级水泥定性为落后产品,是一个伪命题,这个命题中有一个假设前提条件,生产者凭自已的想象将消费者对水泥质量的判断当成傻瓜或无知者来看待的。廉慧珍教授在《关于某政协提案要求取消32.5级水泥等问题的讨论》一文中说标准的水平高低应当指的是所规定的指标是否能满足用户的技术要求,是否方便用户使用,是否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操作。她还用水泥最为密切的混凝土举例,如实际运用中用52.5水泥配制的高强混凝土反而很容易开裂而影响耐久性,如此高强度的水泥难道是“优质”?当前,确实会有农村用户反映自己购买的低标号水泥品质低下,影响使用。但实地了解后得知是因为购买到了小粉磨站生产“套牌”水泥,也就是不达标的劣质水泥,与标号无关。
国际上早已淘汰32.5复合水泥?
近年来强调取消32.5复合水泥的呼声中,最为人关注的莫过于“与国际接轨”。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行各业都强调要与世界接轨。中国水泥行业其实已经走在与国际接轨的前列,上世纪我国水泥标准已经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检测方法。有企业负责人曾表示:“全世界水泥市场基本上是42.5标号占50%,52.5和62.5标号占50%,非洲国家应用的最低标号是52.5,而我国却是32.5标号占60%至70%,取消32.5水泥可以使我们国家的水泥更容易与国际接轨。“
国际上是否真的已经淘汰了32.5等低标号水泥?据媒体报道,近日欧盟水泥标准EN197-1中将再增加两个新的低熟料含量水泥品种。另外,早在2011年德国的一些水泥工业研究机构就提出,波特兰水泥中的熟料含量可以降低至50%,并开展持续的试验研究。报道认为,水泥工业都面临节省优质化石类燃料和降低CO2排放的巨大压力。在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替代波特兰水泥(我国称硅酸盐水泥)的新胶凝材料出现的前提下,开发低熟料多组分波特兰水泥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此外,特约评论员高长明12月5日在刊文《2014-2015世界主要国家32.5水泥用量占比调查》详细调查了全世界48个有代表性水泥生产国家,经过调查发现“32.5水泥(或相当于32.5水泥)用量占比为8%~10%的有5个国家,即美、荷、科威特、阿联酋和埃及,占总数48的10.5%;占比为11%~15%的有15个国家,即英、日、加拿大等,占总数的31.5%;占比16%~20%的有23个国家,即法、意、西班牙、比利时、波兰、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占总数的48%;占比为21%的仅德国1个国家,占总数的2%,意即除中国和巴西32.5水泥用量占比非正常地偏高以外,德国是世界上32.5水泥用量占比最高的国家,代表了世界水泥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方向,发挥着引领作用。占比为60%的只有巴西1个国家,占总数的2%。48个世界主要国家(地区)32.5水泥用量占比的总平均数为15.6%。”并表示 32.5水泥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应用着的,是不可或缺的,今后的发展趋势也是有一定空间的。当然,高长明也表示对于当前我国水泥生产中32.5复合水泥占比确实过高的,需要优化比例,但绝对不是全部取消。
除了上述问题,水泥企业生产32.5复合水泥时可以消耗大量工业废渣,推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生产更高强度的水泥意味着更高的污染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32.5复合水泥生产中熟料消耗相对较低,可减少能源、材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具有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的巨大优势。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是必然的趋势,水泥工业责无旁贷。”有学者这样认为。
防水之家是专注防水,泥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的新闻资讯和防水,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等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敬请登陆防水之家:http://fangshui.jc68.com/